IPC基础分享
这一章主要讲述多进程的作用,序列化和反序列化,Serializable和Parcelable
IPC叫进程间通信,指的是A进程和B进程交换信息。通常一个android应用是一个进程,一个进程有一个主线程和多个子线程组成,在A进程activity定义变量private static int i=1;并且让i+1,输出2,到了B进程activity,获取到的i的值还是1,这是因为Android多进程间不能共享内存。启动多进程期间,会再次启动Application的生命周期,比如application类的oncreate等方法又执行了一次。不过,在android有以下方法进行进程间交换数据
- bundle(用bundle和intent在两个进程传递数据)
- 操作文件(读写操作同一个文件)
- AIDL(基于binder的通信方式,用aidl文件更加方便)
- Messenger(封装后的aidl,只需用Messenger.send(message);即可发送信息)
- ContentProvider(读写数据库)
- Socket(启动本地的套接字来通信)
多进程的作用
把应用某个单独的功能,单独放在一个进程中。
能给应用获取多份内存空间
开启多进程
在AndroidManifest.xml文件给对应的activity或者service设置以下属性,其中值为:remote的进程不能共享进程资源,其他两个值能共享,前提条件是在manifest标签配置相同的sharedUserId比如(android:sharedUserId=”com.ppjun.sharedUserId”),还要让两个应用配置相同的签名。
1 | <android:process=":remote"/> //对应的进程名是包名:remote |
序列化和反序列化
- 序列化就是永久保存对象数据到文件中。
- 在activity或者service之间将对象序列化对象后通过intent等传递。
- 在多进程之间也要将对象序列化后才能传递。
序列化是一个将对象变成字节的过程,发序列化是将这些字节重组成一个对象的过程。在Android中提供了Serializable和Parcelable接口序列化对象。
Serializable
让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,并且指定一个long类型的serialVersionUID=xxxxL;xxxx为你自定义值
1 |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{ |
序列化student
1 | Student student = new Student("jax"); |
反序列化student
1 | ObjectInputStream ois=new ObjectInputStream(new FileInputStream(new File("aa.txt"))); |
此时的student2已经不是原来的student了,是一个新的Student对象了。当然这里没写serialVersionUID序列化和反序列也能成功运行,系统默认会计算出一个serialVersionUID。
当你要在Student类加入id属性加入,此时系统会计算出新的serialVersionUID,发序列化时,两者serialVersionUID不同,反序列操作时就会报错。所以一定要自定义一个serialVersionUID。
Parcelable
android api为我们提供的序列化类,也是要类实现Parcelable接口,重写带参数的构造方法,writeToParcel方法,describeContents方法和new CREATOR对象呢重写createFromParcel方法和newArray方法。
1 | public class Book implements Parcelable { |
两者比较
- Serializable序列化同时产生大量临时变量,导致gc频繁;Serializable要通过io操作获取获取数据,再写入文件。
- Parcelable是以binder为信息载体,在内存传递上开销小。在读写数据时,Parcelable直接在内存读写,所以Parcelable性能比Serializable好。
- 将对象序列化写入文件,序列化对象进行网络传输建议选择Serializable,对象要在activity等组件传递时,建议选择Parcelable。